以导为杠杆 撬动读思达的融合
日期:2020-12-30 16:26:29  发布人:fsdqzjys  浏览量:288 打印本文

《基于核心素养培养的初中记叙文‘读思达’整合策略探究》

课题研究掠影

教育部福建师范大学基础教育课题研究中心2020年度开放课题《基于核心素养培养的初中记叙文‘读思达’整合策略探究》立项后,在学校领导的关心与支持下,课题组全体成员紧凑有序地开展课题研究,继续收集资料、学习理论,讨论研究的主方向。大家认为“读思达”既是让核心素养落地的教学方法,也是学生的基本学习法,一致决定研究方向为“以文本为点,以教师的导为杠杆,撬动学生读思达的融合”。

微信图片_20210601161746.jpg

在这种情况下,用课例来探索和检验理论就迫在眉睫。为此课题组开展了多次的磨课。12月 3日,举行了以“导”促进“读思达”融合的第一次课例实践。课题组成员裴禹老师开了一节《刘姥姥进大观园》的观摩课。课堂上,裴老师有效地设置了几个核心的问题,通过齐读、默读、角色扮演朗读等方式,引导学生进行有效阅读。情景式的提问启发学生思考笑剧用意以及刘姥姥的人物形象和作用,不仅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拓展学生的思维,而且让学生通过对话和书面表达的方式将思考的成果输出。在轻松愉快的氛围中让学生的学习在课堂上真实发生,让核心素养在课堂上真实落地。

微信图片_20210601161754.jpg

微信图片_20210601161758.jpg

课后在教研组长陈俊忠老师的组织下,语文组全体老师积极开展了评课交流活动。大家对这节课给予了充分的肯定,并提出了各自的宝贵建议。最后课题组长张世应老师进行了总结性的发言,他强调在教学中一定要发挥教师的导向性作用,设置好问题,引导学生展开读思达活动。在学生的回答过程中教师要顺势引导,启发思考,并且当学生有感却表述不出的时候,教师可继续追问,深层次引导。总之,充分发挥教师的导的作用,让学生完全参与到整个课堂当中,真正的成为课堂的主体,进而将知识转化为能力。

微信图片_20210601161803.jpg

微信图片_20210601161806.png

微信图片_20210601161809.jpg

在第一节研讨课成功的基础上,课题组再接再厉,继续完善理论支持,展开研讨活动,校教研室及时跟进规划研究进程,并做好技术与后勤支持工作。在几次研讨后,12月24日下午课题组组长张世应老师开设了一节题为《范进中举》区级公开课。

微信图片_20210601161813.jpg

微信图片_20210601161816.jpg微信图片_20210601161820.jpg

        在公开课中,张老师主要引导学生们探究了文章的讽刺艺术,提出“觉得课文哪些地方可笑?可笑的背后隐含了什么?作者用了什么手法使之显得这么可笑”的问题,充分引导学生去阅读,并展开小组讨论,再让学生代表展示成果。整堂课多环节地调动了学生参与的积极性,使他们的阅读、思考、表达得到了充分贯彻。课的结尾,张老师进行了有效的总结和拓展。

           课后,部分校领导和语文组的全体成员以及课题组的成员进行了有效的评课研讨活动。

微信图片_20210601161824.jpg

大家认为这节课真正体现了一课一得,做到了繁文简教、长文短教,以教师的导为主线,充分发挥了学生的主体地位,让学习真实有效地发生。课堂有效串连起了读思达环节,提升了学生的素养。

老师们对学生的“达”的形式也纷纷提出了自己的建议,比如说既可以小组推选代表回答,也可以写在稿纸上用投影仪展示,也可以课后形成汇编。教务处副主任吴文静老师认为,课堂问题的设置,牵一发动全身,起到了很好的导读、导思、导达的效果,他评价这节课是有益的探索、大胆的实践。

微信图片_20210601161813.jpg

微信图片_20210601161835.jpg

微信图片_20210601161838.jpg

    这节课恰好是在我校举行以“开放问题情境,促进互动生成,聚焦深度学习”为主题的教学公开周的背景下进行的,可以说课程的内容设置十分应景,把公开周主题落到实处,也说明我们研究的课题很有实战性和应用前景,由此更增强了课题组的信心。下一个阶段,我们继续加强理论的学习和课例的实践,在实践基础上形成理论,相信在学校的引领下,在全组成员的共同努力下,成果的形成指日可期。

福建师范大学泉州附属中学

撰稿:张世应

编辑:陈永生

供稿:教研室、语文组

审核:陈志强

核发:fsdqzjys 点击数:288 收藏本页
Baidu
map